![]() |
上一篇 始丰山 |
下一篇 钵池山 |
![]() |
逍遥山
西山,位于南昌市西南30公里的新建县境内,古称逍遥山。因传说黄帝的乐官伶伦或曰洪崖曾在此修道炼丹而得名,又称逍遥山。南北朝雷次宗《豫章记》作厌原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作散原山。唐代名西山。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名南昌山。现称西山。南北走向,绵延百余里,向有“七十二峰之说”。西山不仅峰峦翠秀,溪壑幽静,风景美丽。唐欧阳持《西山歌》:“西山西山何独秀,万壑千崖耸岩岫,巍巍气象镇乾坤,冉冉风光弥宇宙”。而且有许多神仙传说和名人胜迹。最为古老的是所谓洪崖丹井、洪崖洞,南昌别名洪都即源于此。西山最高峰名萧峰,又称紫霄峰、萧史峰,传说为萧史与秦穆公女弄玉吹萧引风仙去的所在;葛仙峰传说为葛洪修仙处,上有葛仙坛、炼丹井,下有葛仙源;其余还有梅岭、逍遥峰、会仙峰、天师谷、仙迹岩等等。
西山既是洞天,亦是福地。道家列西山洞为第12小洞天,称“天柱宝极玄之天”,列西山为第38福地。西山在晋代就成了净明忠孝道的发源地。南昌人许逊,自幼聪颖好学,博通经史及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之学,尤其酷爱修炼成仙的道术。许逊29岁时,便外出云游,先从西安(今江西修水县)大洞君吴猛学道,后又随当时的大文人郭璞寻访名山善地。当时,峰峦叠翠,沃野平畴,环境清幽的西山,吸引了他们。许逊便决定以此作为修炼的道场,并合家迁居西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许逊曾为旌阳县令,有政绩,吏民悦服。后见晋室纷乱,遂弃官返回西山,继续隐居修炼。先后拜曲阜兰公、豫章谌母为师,著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收曾亨、时荷、施岑、甘战、黄仁览、彭伉、陈勋、周广、钟离嘉、盱烈和吴猛为徒,加上他自己,号为十二真君。这12个人组成教团,以西山为中心,设坛传教。十二真君重视忠孝之道,主张靠道德的修炼,行善积德来达到神仙境界。为此,十二真君发挥修炼得来的法术,在江南等地斩蛟诛蟒,消除水患,为民解厄,并为人治病,济世行善等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至今许逊等传道遗迹被保存下来的还有很多,有关许逊的光辉业绩和神话传说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许逊仙逝后,其后代在其旧居西山建起许仙祠,继续传道。南北朝时许仙祠改为游帷观,但对外影响不大,隋唐之际一度衰微。至唐永淳年间(682—683),道士胡慧超重振西山道教。胡慧超,唐高宗、武后时人,隐居豫章西山。自称曾从许真君、吴猛受授延生炼化超三元九纪之道,能檄召神灵、驱使雷雨。参与陶弘景校茅山华阳洞太清经71卷。所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传》面世后,以游帷观为中心的许逊仙道传闻和“灵宝净明宗旨”,始渐为外人知,加上晚唐道士华阳真人施肩吾追慕许逊而修道于洪都西山,著《钟吕传道集》和《西山群仙会真记》等,再经五代北宋,许逊信仰乃广为流传。北宋历代皇帝皆尊许逊,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并派员赴江西将有关宫观修葺一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在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张陵,六年(1116),加赠玉龙宫为玉隆万寿宫,并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之役;派黄庭坚等26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至此,许逊及其信仰日隆。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