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神话传说 > 中国神话的演变

 中国神话的演变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一些古典神话至今依然流传在某些不发达地区。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农村陆续发现了口头流传的盘古、伏羲、女娲、夸父、大禹的神话传说。这些民间神话展示了中国神话顽强的生命力。

  由于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性质比较复杂。有时候是超自然的神,有时候则显示为人间古帝王。黄帝是中央天帝,长了四张脸,高居于昆仑山顶,以玉膏为食。可是,孔子认为他是远古时代的帝王,派了四个替身去治理四方。一般来说,神是永生的,可是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都有陵墓。盘古墓在南海,伏羲陵在河南,黄帝陵在陕西桥山,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学术界对中国神话人物演变的认识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物原来都是超自然的神灵,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被历史化,转变为远古帝王。另一种观点认为:许多神话人物原来就是古代传说人物,逐步被神化,最终成为超自然的神灵。

        多民族的共同创造

  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集团互相碰撞、互相融合,逐步发展起来的。上古时代,活动于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群,淮河流域的东夷族群以及长江流域的三苗族群,西北地区的狄、羌族群都是中华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各族群的神话在中国古典神话中呈现出彼此交融的状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南蛮族群的族源神话。这个神话里,男性始祖盘瓠是一只神圣的图腾动物——狗,而女性始祖是汉族神话人物帝喾高辛氏的公主。这个神话迄今依然流传在苗族、瑶族、畲族和黎族等民族中。而汉族的伏羲、女娲兄妹婚的神话很可能是受南方民族影响的结果。

  各民族的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如纳西族《东巴经》、彝族《西南彝志》、蒙古族《蒙古秘史》等典籍中的神话,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而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如《苗族古歌》,更是填补了中国在体系性神话方面的欠缺。

        文化功能

  神话是古代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表现古人对神灵和英雄的崇拜。古代有盘古庙、伏羲庙、伏羲陵、女娲庙、黄帝陵、炎帝陵等,供人们祭祀。伏羲在古代得到普遍崇拜同他在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分不开。他发明八卦——中国古代占卜术的典型代表,于是在占卜领域受到崇拜;他和女娲创立婚姻制度,保证人类繁衍,所以人们在祠堂里和墓碑上刻他们的交尾像,祈求生儿育女、家族繁衍。民众推崇女娲补天止水的神圣业绩,在遭遇阴雨的时候祭祀她,向她祈求晴天。对于神农的祭祀一直是国家祭典的一部分。

  神话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周民族来自中国西部,他们崇拜的黄帝就成为正统,反抗者蚩尤则被描写为反面形象。鲧为了治水,未得天帝允许便盗窃息壤,结果遭杀身之祸。中国古代神话中反抗者的结局往往只有失败,最高统治权的获得只有合法继承一条路,其中显示出皇权政治的某些特征。

  中国神话渗透着强烈的道德意识,具有塑造社会道德的功能。一切有功于人类者都得到崇高的赞美。羿射十日,拯救黎民,成为英雄,他后来的不幸遭遇也得到人们同情。古代中国特别重视和平,神话中武器的发明权给予了蚩尤,具有攻防功能的城市的发明权给予了鲧这样的反面神灵。

  中国神话以其美丽超凡的艺术想象力滋养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屈原的诗歌创作、汉代画像石艺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游仙诗、志怪小说,都从中国神话吸取了大量营养。


上一篇

神话创造的目的
下一篇

道教十二上仙

文章评论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评论审核已开启 记住我的个人信息 回复后邮件通知我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