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毛

 您搜索的关键字:

《补江总白猿传》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从欧阳纥的略地进山写起,紧接着记叙他妻子的失踪,他决心“即深凌险”,四处探寻,最后设计救出妻子并血刃白猿。全篇故事非常完整,文笔精细曲折,在内容上明显保留着搜奇志怪的倾向,但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安排上比之前的志怪小说已有了较大的提高。《补江总白猿传》一般认为是唐前期作品。《直斋书录解题‧小说类》说,欧阳纥是唐初书法家欧阳询的父亲。因欧阳询貌类猕猴,当时同僚大臣长孙无忌曾作诗嘲谑(刘餗《隋唐嘉话》及孟棨《本事诗‧嘲戏》)。“此传遂因其嘲广之,以实其事”。它当是同时人所作,开了唐人以小说诬蔑他人的风气。明王世贞云:“唐欧阳率更貌寝 ...

阅读全文

 青牛

青牛,全名:"板角青牛",太上老君之坐骑。乃是上古瑞兽"兕",除了名貌像"牛",其他跟"牛"没有一点关系,。相传,神兽兕:状如牛,苍黑,板角。逢天下盛,而现世出。意思就是说:兕这种生物长的很像水牛,但皮是青黑色,头顶额心正中长有一根冲天牛角(板角:额心长有一根独角)。只有天下即将兴盛,才会出来现世。《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意思是: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这里的兕就是指青牛。 ...

阅读全文

犼,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坐骑,主人是观世音菩萨。传说中,像犬,凶猛异常,会吃人,并常与龙争斗的神兽。出自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在西游故事之中思凡下界为妖王,偷跑观音菩萨的法宝“紫金铃”,自号“赛太岁”,但不吃唐僧肉。三年前曾捉走朱紫国的“金圣宫娘娘”,幸好紫阳真人早先送其一件五彩仙衣护体,使得赛太岁不能近身侵犯,最后紫金铃被孙悟空用计偷走,打败了赛太岁,观音菩萨下凡将其变回原形后带走,紫阳真人亦将五彩仙衣取回。在封神故事之中,其为上古圣人通天教主截教门下的“金光仙”弟子,同时也为随侍七仙之一,被派去在万仙阵中负责控制四象阵,万仙阵被阐教众仙所破之后,金光仙被南极仙翁降伏擒住, ...

阅读全文

 玄鸟

玄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玄鸟的初始形象类似燕子。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因吞玄鸟之卵怀孕而生下商契。这就成为后人所谓玄鸟是商祖先这一传说的根据。殷(依燕颖古读衣)姓子氏,祖以玄鸟子也。《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楚辞·离骚》王逸注:“玄鸟,燕也。”玄有黑色的意思。《诗·邶风·邶燕子》云:“燕燕于飞。”《传》曰:“燕燕,鳦也。”由此可知,玄鸟、鳦、燕子,盖一物二名。张衡《思玄赋》(李善注)则认为“玄鸟,谓鹤也”,因为鹤在诸鸟中“鹤立鸡群”而为群鸟之首。《 ...

阅读全文

五色神牛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兽,也叫五彩神牛,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的坐骑。据说五色神牛是一匹神骑,具有五色发,力大无尽,不惧凶兽,可以托云走路。 ...

阅读全文

金光仙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通天教主的座下随侍七仙之一,其原型为金犼,会四象阵,万仙阵后被慈航道人收为坐骑。人物原型是《西游记》里观世音菩萨座下的金犼赛太岁,同时民间也有白僵尸化金犼的说法。金光仙,是通天教主座下随侍七仙之一,其余六仙为(乌云仙、毗芦仙、金箍仙、虬首仙、灵牙仙、长耳定光仙),原形是一只金犼,会四象阵。通天教主设摆万仙阵要与阐教门人比试高低,金光仙持有四象阵。阐教门人慈航道人破阵时,将金光仙收降。如果按《封神演义》里慈航道人化观音菩萨的说法,金光仙后来是《西游记》里第七十回朱紫国部分,观世音座下,拥有紫金铃的麒麟山赛太岁。 ...

阅读全文

伯邑考,姓姬,是周文王姬昌嫡长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兄长,母太姒。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下肉羹。纣王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另一种说法是,周文王舍弃伯邑考立次子周武王为太子。王国维等认为周文王舍弃伯邑考及伯邑考的儿子而立周武王为太子,是遵循殷礼。梁玉绳则认为伯邑考是早死,并非被周文王废掉太子之位。伯邑考,姬姓,名考,“伯”是其排行,“邑”一说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说是担任“邑”这个官职,因此,故称伯邑考。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 ...

阅读全文

七窍玲珑心是指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拥有的一颗有七个洞的心脏,相传可以与世界万物交流,能使双目破除一切幻术(例如:苏妲己的狐妖之身),重伤者食用心脏可有治愈之效。《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记载,商纣王被妲己(九尾狐)所迷惑,丧德败行,荒淫无道,巅倒伦常,又宠信奸臣费仲、尤浑等至朝政腐坏,丞相比干身为纣王的叔父,责无旁贷,不时力谏纣王,但被妲己等人视为眼中钉。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 ...

阅读全文

降魔宝杵出自中国明代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是阐教十二仙之一道行天尊传于其弟子韦护的法宝,和其他人物的降魔杵不同,此宝拿在手中轻如灰草,打在人身上重似泰山;乃镇压邪魔护三教大法之物,曾把敌人杨文辉、余达、张奎活活打死,吓跑吕岳、袁洪。降魔杵是《封神演义》原著中阐教三代弟子的韦护之宝,此宝物举重若轻,托在手上轻如鸿,伤人时重如泰山,重达八万四千斤,是一件威力怪异,重量异常的奇宝,在战斗时还曾吓跑了梅山七怪之首的袁洪。《封神演义》第59回:只三五回合,韦护祭起降魔杵。怎见得好宝贝,有诗为证,诗曰:“曾经锻炼炉中火,制就降魔杵一根。护法沙门多有道,文辉遇此绝真魂。”杨文辉见此宝落将下来,方要脱身 ...

阅读全文

五火七禽扇,又名五火神焰扇、七翎扇。出自中国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此宝乃是阐教仙人“清虚道德真君”的法宝之一,青峰山紫阳洞的镇洞之物,后来真君赠予大弟子杨任护身,杨任曾用来破了瘟癀毒阵,扇死阵主瘟神吕岳等敌人。一把五彩斑斓的羽扇,道道神韵散逸,恢弘气息弥漫周天,浩瀚神威镇压万古十方,此宝扇有凤凰翅、青鸾翅、大鹏翅、孔雀翅、白鹤翅、鸿鹄翅、枭鸟翅七禽翎羽,又有空中火、石中火、木中火、三昧火、人间火五火合成,上有符印,还有诀,反面有诗。五火七禽扇乃玉虚奇宝之一,本是阐教十二仙之中清虚道德真君的一件镇洞法宝,由七大神鸟羽组成,五大火种结合的火系之宝。道德真君曾用此扇破了十绝阵之一的红水阵,扇死 ...

阅读全文

混元幡是明代古典神妖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法宝,是阐教十二仙人之一清虚道德真君的法宝,可指挥黄巾力士,将多人罩住后隐形并瞬移,道德真君曾命黄巾力士用此宝救走黄飞虎一行千人。混元幡是阐教法宝,封神原著书中 第31回说到:本是元始天尊洞中之物,后赐予道德真君;此幡成伞状,伞骨用各种异兽腿骨所制,伞面用凤凰羽铺成,元始天尊又将混元之气摄入其中,故名混元幡。此幡招展之后,霞光万道,混元三才之气闪动,有化腐朽为神奇之能。混元幡还可以施展缩地之术,黄飞虎出五关之时,就仗混元幡的缩地成寸之术脱险。《封神演义》第31回:真人命黄巾力士:“将吾混元幡遮下,把黄家父子移到僻净山中去;待贫道退了朝歌人马,打发他出关 ...

阅读全文

招妖幡是小说中的物品。最早出自《封神演义》,女娲法宝,可召命天下妖族。其性质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是洪荒小说体系中,为妖族种族至宝,是妖族之主的象征。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幡杆如那宫大梁,幡面招展,其上空空蒙蒙,似有黑白二气,黑白二气之中,却有碧绿蝌蚪小文来回游动。洪荒小说体系中,为妖族种族至宝,是妖族之主的象征。唤三界亿万妖众之物,只一摇动,凡乃妖教子民,都要前来。《封神演义》中,女娲曾用金葫芦中招妖幡唤来轩辕坟三妖:九尾狐狸精、九尾雉鸡精、玉石琵琶精三妖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却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 ...

阅读全文

“盘古开天”的故事最早出现于三国,是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一书。此书后来遗失,部分内容存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之中。《艺文类聚》中关于“盘古开天”的描述是: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此处所述盘古开天时,并没有出现斧头。而在后世文集中关于“盘古开天”的记载中,却多有斧头出现。盘古用斧头的设定最早起源于明朝周游的小说,叫《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却说尔时西方世尊释迦牟 ...

阅读全文

太一道由卫州(河南卫辉)人萧抱珍(1067一1166)创立,教传“太一三元法策”之术,祈禳呵禁,治病驱邪。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策法术,太一道独以此出名,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太一道创立的时间在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出生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农历三月二十四。最初,萧抱珍只是在家传教,后信徒日益增多,乃于县东三清院故址草建茅庵而居,后扩展至山东,河北一带,弟子们逐建有太一堂,太一宫,万寿宫等,发展迅速。其教主要传太一三元法录,祈禳呵禁,治病驱邪等为内容,最后并入当时世界道教主流—— ...

阅读全文

真大道,初名大道教,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所涵盖,创始人为刘德仁(1122~1180)。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宋靖康之乱,徙居河北盐山太平乡。他宣称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某日,有一须眉皓白的老叟乘青犊车过其家门,摭《道德经》要言授之,并嘱其“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然后投笔一支而去。真大道是金初中国北方兴起的三道派之一。流传至元代,后并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新道教的全真道。立教宗旨显然,他是暗指老子授《道德经》令其创教,为的是借此立教。果然“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从之。受其教戒者,风靡水流,散在州郡”。刘德仁根据《道德经》义,加以演绎,为大道教订立规戒九条:“一曰:视物犹己,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