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山

 您搜索的关键字:

沃洲在今浙江绍兴市新昌县东三十五里,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是道家的第十五福地。它的历史文化沉积相当丰富,据《搜神记》记载,东汉末年,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在刘门巧遇仙女,该地从此有了“仙源之路”的美称。东晋时,沃洲一带高僧、名士云集,这里成了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尤其在高僧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支遁到了沃洲之后,佛学理论被进一步推向高潮,大乘般若佛学倡行的六家七宗有五家在此地出现。天台宗创立后,顺黄坛江上天台,这里是必由之路,因此沃洲一带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由于支遁在中立寺,更引来了众多名贤至此地游历,一时盛况空前。支遁在沃洲活动过的地方,也就成了宗教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支 ...

阅读全文

天姥得名来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组成,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天姥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寻访天姥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将天姥推到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遂成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天姥北眺杭州湾,西临剡溪水,南依天台,东接宁波平原而直指东海,为历代墨客文人漫游寻梦,名士高僧归隐求真的精神家园。它是古神话传说流播较多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天姥上原有石壁,刊字如科斗(蝌蚪)。对于 ...

阅读全文

嘉靖太平县志》卷之一记载:“西原,在县西十二里,亦名西。其绝顶有丹灶、丹井,唐张兆期修真之地。宋陈耆卿《访赵公戴》:西原仙境即西,流水桃花隔世间。自笑重来湖海客,红尘惹到白云关。” 《嘉庆太平县志》卷之一记载:“西源,在县西十二里。本名西仙源,见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及《云笈七签》,并云在峤岭,唐张兆期修真于此。顶有丹灶、丹井,至今存。西源庵在其下,环庵种竹,徐竹隐赋诗指为‘清凉国’者也。有桥曰西源桥,一名张老桥。宋临海陈耆卿《访赵公戴》:西源仙境即西,流水桃花隔世间。自笑重来湖海客,红尘惹到白云关。  《温岭县地名志》记载: “西源,以处张郎桥西得名。本名西仙源。又名西 ...

阅读全文

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无多让”就是没多少逊色、没多少差别的意思,所以南田和世外桃源没有什么差别。可见,起码在唐宋时期,南田就以道教福地声名远播了。南田素有“天顶”之称。文成、青田一带有句俗语,叫“九都九条岭,条条透天顶。”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有岭通向跟天顶一样高的南田。在如此突兀的顶上,却是沃壤百里,平畴千顷,是一片宽阔的高台地。南田的百丈飞瀑,上接蓝天白云,势如蛟龙,声如惊雷,直奔而下,使得南田即使是遇上大旱天也还是稻谷丰登。另外南田的云雾也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刘基61岁退休时,朱元璋送给他一首诗,其中两句就是说:“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炼玉 ...

阅读全文

金庭,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翳金庭之为,镇东剡之要冲,壮洞天之形胜,为福地之灵宗。浙东重镇嵊州的名胜金庭是书圣王羲之隐居卒葬之地,也是海内外文化界人士朝圣之处。金庭胜景为道家“二十七洞天”之一,奇水异,非同凡响。唐代著名文学家裴通曾称:“越中水奇丽,剡为最;剡中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东晋永和11年(公元355年),书圣王羲之放弃会稽郡内史的职位,带妻携子来剡溪流域的金庭隐居。六年后谢世,安葬于瀑布南麓。墓地四面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上千年风风雨雨之后,原墓已破损不堪,新墓系1985年重修。墓 ...

阅读全文

玉溜。亦名玉环。玉环县城西青古为环第一胜境,“游者拟之为方壶蓬岛。”位于费县城南10公里。立尖崮迤逦而南有横梁西麓起有个峰就是玉环,再到西有大梁包裹着,南有小梁叠峰,唯有一溪经南峪村西北流向道沟,最后汇入许家崖村东方河水。旧时,这里径难行,道路莫辨,堪称世外桃源。仙人洞在玉环南侧,洞口在半腰,向西呈“人”字形。主洞深30多米,高6米,可以容纳数百人。两侧洞壁有古代人工凿成的两排窝槽,是千人搭制吊铺的痕迹。再向里,穹隆幽曲,洞里有洞,有一个向上出口可以直接到达顶。仙人洞洞口左侧峭壁如屏,陡壁的上面有一圈白色的岩石,就像一个白玉环,玉环因此得名。丛柏庵地处仙人洞右侧 ...

阅读全文

崆峒,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因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被誉为道源圣地。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高峡平湖,水天一色,崆峒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崆峒武术更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

阅读全文

清远福地声名远播,也引得外乡人士慕名访游。唐代的韩愈、张九龄,宋朝的苏东坡,明代的海瑞,清代的袁枚都曾慕名而来,到此观光览胜,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诗赋及碑刻。   根深自然叶茂,历史上清远市域的道教一直很活跃,延至明清时期,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小道宫遍布于市域乡镇,大的有影响力的道观亦不在少数。如英德有“可与南海(佛)祖庙比隆”的金祖庙;清远的飞霞洞、藏霞洞、太和洞则蜚声海外,极盛一时。远看飞霞,层岭叠翠,烟雾缭绕,就像一幅天然的水画卷,若隐若现。一路下来,青环抱,绿水长流,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东逝之水——北江。它发源于江西的信丰县,省内全长586公里。北江三峡就处于它 ...

阅读全文

 

上饶灵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北部,因脉连绵起伏犹如一位侧躺着入睡的江南美女而被世人赞誉为“睡美人”。据清同治十一年的《上饶县志》所记,灵共有72座峰,主峰海拔1496米。中还有鸡、鲽鱼、石耳等名贵动植物及钽、铌、重晶石、锌、铁等地下资源。历代名人王安石、辛弃疾、韩元吉等对灵多有赞美,现代文学家冯雪峰1941年曾作《灵歌》抒发胸志。灵是道、佛二教圣地,《信州府志》称之为“信之镇”。是江南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名。胡昭、葛洪、张道陵、张继元、刘太真、李德胜、松月禅师等人均在灵结庐修真、收徒传道,灵石人殿有1800多年的历史。上饶籍的达官显宦和客(隐)居上饶的历史名人,如王贞白 ...

阅读全文

泉源洞位于罗浮上,在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二县。《艺文类聚》卷七引《罗浮记》曰: “罗,罗也;浮,浮也。二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比作为“粤岳”。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市境内的西樵是姐妹。罗浮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其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闻名于世。葛洪,黄大仙, ...

阅读全文

翠微峰古称金精,因道姑张丽英在此修炼而得名。其金精洞被北宗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称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五福地,并载入当代《中国名胜大辞典》。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东临南丰,广昌、石城三县,西邻永丰、兴国,北望乐安、宜黄,南与于都、瑞金毗连。主要景观有金线吊葫芦、水城、锦绣湖、鳅篓洞、金字塔、神龟探水、龟岭脑、太平洞、碧虚宫、青莲寺等。因“林木葱蔚,苍翠辉明”,故名翠微峰,又因东面峭壁平直,色如丹霞,俗称赤面寨。体南高北低,呈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10米,相对高度160-110米,海拔426.8米。峰四周皆是悬崖绝壁,峰南端有一裂坼,明末邑人彭宦首度开凿开蹬,筑室于峰顶。清 ...

阅读全文

阁皂位于樟树市东南隅,俗称阁皂,亦有称葛岭。是武夷西延的支脉,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阁皂不仅曾以道医著世,而且其川风光,胜景天成。皂境由骆驼、太极、玉女、凌云、丁仙诸峰环抱,中为腹地,诸峰高多为海拔500公尺左右,唯凌云峰海拔802.7公尺。登上高峰,极目四望,峰峦叠翠。阁皂土良水清,林青竹翠,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有“夏眠需盖被,寒冬鲜有冰”,“著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之说。古往今来,阁皂川之秀、景色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而吸引了历代仁绅庶子、骚人墨客。如:朱熹、文天祥、解缙、施润章、裴汝钦、黄介民等名家都曾登 ...

阅读全文

上封寺在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十公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它就是后来的上封寺。它位于祝融峰下,海拔1200米,它是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殿、祖堂、方丈室、观音阁、禅堂、斋堂等建筑组成。共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上封寺在隋朝以前是道教的一座宫观,叫光天观,属于道教活动的场所,是凤真人所治之处。直至隋大业年间(605—618年)隋炀帝南巡至此,因隋炀帝笃信佛教,遂下旨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沿用至今。上封寺不仅仅因为是隋朝皇帝下旨所建,名气大;还因为它是建在离顶祝融峰不远的地方,得了地利,所以自唐以来经久不衰。历代高僧显宦、墨客骚人,多 ...

阅读全文

始丰在丰城县秀市镇中湾村李家村境内,海拔136米。唐《洞天福地岳渎名记》列它为三十三福地、宋《云笈七签》称它为三十七福地。据《逍遥万寿宫记》中记载:“始丰高三百丈,道书号三十九福地,有药臼、洗药池各二,池旁石上有虎、犀牛、马迹,石壁上有白玉蟾真人影及手书‘江右福地,始丰名’八字,之西有仙人掌、石棋局,下有仙林观。南唐徐锴作记。”据道光《丰城县志》卷一载:“始丰,距县七十里,高三百丈。”又言:“文箫、吴彩鸾炼丹处,在始丰,为道书第三十七福地。有药臼、洗药池,池旁石上有鹿、马、犀、牛迹。东壁有棋盘石,上有白玉蟾剑划‘江右福地,始丰名’八大字。旁题丁亥花朝日玉蟾子书。”据1986年 ...

阅读全文

西,位于南昌市西南30公里的新建县境内,古称逍遥。因传说黄帝的乐官伶伦或曰洪崖曾在此修道炼丹而得名,又称逍遥。南北朝雷次宗《豫章记》作厌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作散原。唐代名西。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名南昌。现称西。南北走向,绵延百余里,向有“七十二峰之说”。西不仅峰峦翠秀,溪壑幽静,风景美丽。唐欧阳持《西歌》:“西西何独秀,万壑千崖耸岩岫,巍巍气象镇乾坤,冉冉风光弥宇宙”。而且有许多神仙传说和名人胜迹。最为古老的是所谓洪崖丹井、洪崖洞,南昌别名洪都即源于此。西最高峰名萧峰,又称紫霄峰、萧史峰,传说为萧史与秦穆公女弄玉吹萧引风仙去的所在;葛仙峰传说为葛洪修仙处,上有葛仙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