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山

 您搜索的关键字: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汉魏六朝以来道教经典,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在《道藏》编撰整理之前,已有道士收集道书,最著名的是东晋的“郑隐藏书”。郑隐共收集道书261种,1299卷。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葛洪将“郑隐藏书”分为“道经”与“诸符”两大类。南北朝时期是道书撰著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道书的汇集整理也十分频繁。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得到宋明帝的支持,广罗各地道经,编成《三洞经书》,并撰《三洞经书目录》。《三洞经书》大约收集道书1228卷左右,为道教史上的第一部经书目录。陆修静还确立了道书的“三洞”分类法,后来补入“四辅 ...

阅读全文

 颛顼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颛顼不是远古时代具体的人物名称,而是部落首领名称。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故号高阳氏 。少昊死后,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后迁都商丘。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苗蛮族群集团,史称“三苗”,而据多种史料分析,大约由女娲、盘古、颛顼、驩兜、祝融等族群组成。此外,据《左传》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记载,颛顼由“仓舒、 ...

阅读全文

 少昊

少昊,华夏人文始祖,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称号,黄帝的长子,母为嫘祖(一说女节)。少昊,亦作“少暤”,名“挚”,又作“质”,号“金天氏”、“穷桑氏”或“朱宣氏”,生于穷桑,和太昊伏羲一样同为上古时期东夷族的祖先和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之为少昊,姬姓  ,一说为嬴姓,名玄嚣。出生于江水(古代东西部的一条大河)边。少年时,迎娶凤鸿氏女子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最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号金天氏  ,一号青阳氏。少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少昊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鸿氏、鸤鸠氏、鹘鸠氏、爽鸠氏等等,其中有凤族8个,凤族在少昊集 ...

阅读全文

 蚩尤

蚩尤,传说中制造兵器的人,又传为主兵之神,与黄帝、炎帝并称中华三祖。一说为东方九黎部落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相传以金属(铜)为兵器,后与黄帝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失败被杀。据《述异记》记载:蚩尤氏的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先秦时期,《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孔子三朝记》记载:“黄帝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汉朝时期,《史记·卷一·本纪第一·五帝》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 ...

阅读全文

 炎帝

炎帝跟黄帝同时代,且均带有传说色彩。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就是与黄帝齐名的炎帝神农氏,据传生于陕西宝鸡姜水(现宝鸡市清姜河流域)。姓:伊耆,也姓姜氏:烈氏号:神农(神农也是氏,可能是这一部落区别于其他部落的称呼,神农氏即对该部落或部落首领的称呼)名:石年(石年这名极有可能是后世之人所加)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地:陕西宝鸡姜水生母:任姒(名女登,有娇氏之女,有熊氏少典之正妃)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氏、列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 ...

阅读全文

 黄帝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在《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 [53]  ,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周人的古史系统有三次建构,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 [37]  研究认为百濮民族有一支进入了青藏高原边缘北上,形成了古羌族,古羌族后来又发展到了甘肃、青海、陕西一带被称为西戎、北狄 ...

阅读全文

 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记录于楚帛书中。《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又教民结绳,以作网罟,捕鱼猎兽,嫁娶以俪皮为礼,又创制琴瑟(《世本作篇》)。《帝王世纪》称:“伏义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 ...

阅读全文

 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 ...

阅读全文

明天就是春节了,今天来说一说关于“年”的传说,有记载说,关于“年”的传说都是清朝民国才开始流行的,此处也暂不去考证,仅做记录。传说一: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 ...

阅读全文

《神异经》是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共一卷,四十七条。旧本题汉东方朔撰。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尤其是关于东王公、穷奇、昆仑天柱、扶桑玉鸡等的记载,是珍贵的神话资料。全书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显然是模仿《海经》的。关于《神异经》的作者,历来有争议,历代学者除颜师古、南宋官定的 《中兴馆阁书目》卷四及高似孙认为是东方朔所撰之外,其它学者大都对其作者及其成书时代问题产生了疑问,其主要观点有二 : 其一为 《神异经 》非东方朔所撰,但是成书于汉代 。此说以金坛段玉裁为代表,段氏在《古文尚书撰异》中认为东汉末年服虔在其注释《左传》时 ...

阅读全文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后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虽然炎帝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 ...

阅读全文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被誉为海峡女神妈祖的诞辰纪念日。逢上这一天。庙会规模空前,尤其是福建甫田市湄洲岛上妈祖庙,张灯结彩,香烟缭绕,人人海,十余万善男信女虔诚祭拜。自幼得道  普救众生  妈祖姓林名默,莆田湄洲湾北岸忠门乡港里村人。据《林氏大宋谱》记载,是九牧林蕴的八世孙女,也是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宋都巡检林愿第六女儿。公元九六0年三月二十三日(农历)庚辰,林默出世,弥目不闻啼哭,因而名默。  林默从小聪颖,惹人喜爱。七岁时,父亲开始教学,秉解文义。十岁时,便喜欢单独静坐在房间里读书。有 ...

阅读全文

        唐代,在云南省大理洱海地区有六个诏,传说这六个诏的诏王是六个彝族亲兄弟,他们的发祥地在现今巍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南的道教名巍宝。巍宝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泉流淌,百鸟争鸣,奇兽嘻戏,是个青水秀的好地区。六个诏王的家就在巍宝下的一个彝族寨里,这寨名叫前新村。六诏王的父母亲祖师爷和祖师娘是一对勤劳朴实的彝族夫妇,他们每日耕于巍(巍宝的古名),辛劳度日,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可是快到六十岁了,老两口还没有孩子。为此,他们非常苦恼,很希望能够在老年得子,后继有人,使香火不断。  就在老俩口满六 ...

阅读全文

海经》(《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对《海经》一书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古代典籍中首次明确指出《海经》的作者是在西汉刘秀的《上海经表》中,刘秀认为《海经》是上古治水的大禹、伯 ...

阅读全文

刑天断首的故事出自《海经·海外西经》。《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刑天是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而在陶渊明的《读海经》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