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源

 您搜索的关键字:

《三教同原录》是清代白话长篇神仙小说。一名《三教同录》《同原录》《黄掌纶先生评订同原录》,又名《历代神仙通鉴》《神仙全传》《黄掌纶先生评订神仙鉴》。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题“江夏明阳宣史徐道述,汝南清真觉姑李理赞”,卷十八至二十二题“新安融阳亦史程毓奇续,凤翔尚细一贞王太素赞”。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孙,程疏奇则为明代理学家程翔之子程瑶五世孙。徐人瑞、程瑶则为初稿编纂者。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康熙间原刊本,残存一、三、四、五,凡四卷。内封竖三栏,右栏偏上方镌“龙虎山张真人、南海别庵、绎堂二禅师鉴定”,中间题“三教同录”,左栏偏上镌“仙真衍派、佛祖传灯、圣贤贯脉”,偏 ...

阅读全文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汉魏六朝以来道教经典,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在《道藏》编撰整理之前,已有道士收集道书,最著名的是东晋的“郑隐藏书”。郑隐共收集道书261种,1299卷。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葛洪将“郑隐藏书”分为“道经”与“诸符”两大类。南北朝时期是道书撰著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道书的汇集整理也十分频繁。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得到宋明帝的支持,广罗各地道经,编成《三洞经书》,并撰《三洞经书目录》。《三洞经书》大约收集道书1228卷左右,为道教史上的第一部经书目录。陆修静还确立了道书的“三洞”分类法,后来补入“四辅 ...

阅读全文

《三教搜神大全》是中国叙述古代民间宗教人物列传和神仙事迹的著作典籍,元代成书,明代完本(1368-1644年),作者不详。内容记载着三大宗教各种神灵仙佛的神话传说故事,前后两集,共有七卷。《三教流搜神大全》明刻本(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近人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三教流搜神大全》七卷本(一说元板画像《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的异名)翻刻,收入《丽 丛书》,与《道藏》本《搜神记》略同,后者无图,所收之神数量多於前者。卷首有叶德辉序,卷末有其跋。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诸神,故此名篇。《三教搜神大全》是记载众多著名神仙佛菩萨、妖魔鬼怪者的宗教神话典籍大全,结合三大宗教之中为主要人物列传,共收神 ...

阅读全文

 少昊

少昊,华夏人文始祖,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称号,黄帝的长子,母为嫘祖(一说女节)。少昊,亦作“少暤”,名“挚”,又作“质”,号“金天氏”、“穷桑氏”或“朱宣氏”,生于穷桑,和太昊伏羲一样同为上古时期东夷族的祖先和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之为少昊,姬姓  ,一说为嬴姓,名玄嚣。出生于江水(古代山东西部的一条大河)边。少年时,迎娶凤鸿氏女子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最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号金天氏  ,一号青阳氏。少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少昊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鸿氏、鸤鸠氏、鹘鸠氏、爽鸠氏等等,其中有凤族8个,凤族在少昊集 ...

阅读全文

 炎帝

炎帝跟黄帝同时代,且均带有传说色彩。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就是与黄帝齐名的炎帝神农氏,据传生于陕西宝鸡姜水(现宝鸡市清姜河流域)。姓:伊耆,也姓姜氏:烈山氏号:神农(神农也是氏,可能是这一部落区别于其他部落的称呼,神农氏即对该部落或部落首领的称呼)名:石年(石年这名极有可能是后世之人所加)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地:陕西宝鸡姜水生母:任姒(名女登,有娇氏之女,有熊氏少典之正妃)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 ...

阅读全文

 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记录于楚帛书中。《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又教民结绳,以作网罟,捕鱼猎兽,嫁娶以俪皮为礼,又创制琴瑟(《世本作篇》)。《帝王世纪》称:“伏义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 ...

阅读全文

 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 ...

阅读全文

《太平广记》专收野史传记和以说家为主的杂著,书中神怪故事占的重最。作者: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王克贞、宋、吕仲等14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已经失传了, ...

阅读全文

明天就是春节了,今天来说一说关于“年”的传说,有记载说,关于“年”的传说都是清朝民国才开始流行的,此处也暂不去考证,仅做记录。传说一: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 ...

阅读全文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著录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原本已佚,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搜神记》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 ...

阅读全文

《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西晋张湛《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另一个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颛顼不支持,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大战,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撞断不周山,以示决心。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

阅读全文

 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是由岁星散开而生成,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据《瑞应图》记载: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2米左右。《说文解字·十》记载: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对角。《瑞应图》记载:“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高一丈二尺”(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2米左右)。周代,《周南·麟之趾》记载:“麟之趾,振振公子;吁磋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吁暖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吁暖麟兮!”(麒麟的脚趾啊,不践生物。好比公子多仁厚,伟大啊,麒麟!麒麟的额头啊,不抵人,好比公孙多仁义,伟大啊, ...

阅读全文

 玄武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同时也是天之北陆。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原始社会时期,玄武起于对古代动物图腾崇拜。无论龟、蛇,抑或神鹿,其原形都是动物。而在所谓动物崇拜说中,仍然认为玄武是龟蛇的合体,有人认为龟、蛇崇拜分别起于南方和北方地区。其来为:一、中国夏王朝建立者禹的父亲叫做“鲧”, ...

阅读全文

 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同时也是天之南陆。朱雀,红色的鸟,象征祥瑞的古典的朱雀成了一种纯粹而神秘的符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方神,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十八宿体系形成之后,朱雀成为南方七宿的总称。把它们连起来,图形就被前人臆想为朱雀。在《西游记》里,二十八宿都有名字,南方七宿分别叫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后面那个字都是动物。南方神兽朱雀就是鸟的外形。南方属火,朱雀等鸟的图腾在古代神话中往往属于太阳崇拜。朱雀 ...

阅读全文

 白虎

白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西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朱雀、玄武合称四方四神。据《中兴征祥》记载,白虎全身如雪,无杂毛。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于上古星宿崇拜。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的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组成。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所以白色是从五行中说的。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