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源

 您搜索的关键字:

游仙诗是汉诗的一个类型,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广义的游仙诗,包括《楚辞》等辞赋。游仙诗在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是魏晋时代,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根据列子、庄子等人对于神仙传说的描述,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逍遥而游的仙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社会广泛流传。秦始皇曾作《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这些《仙真人诗》已佚,鲁迅认为“其诗盖后世游仙诗之祖”。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 ...

阅读全文

《三教搜神大全》是中国叙述古代民间宗教人物列传和神仙事迹的著作典籍,元代成书,明代完本(1368-1644年),作者不详。内容记载着三大宗教各种神灵仙佛的神话传说故事,前后两集,共有七卷。《三教流搜神大全》明刻本(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近人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三教流搜神大全》七卷本(一说元板画像《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的异名)翻刻,收入《丽 丛书》,与《道藏》本《搜神记》略同,后者无图,所收之神数量多於前者。卷首有叶德辉序,卷末有其跋。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诸神,故此名篇。《三教搜神大全》是记载众多著名神仙佛菩萨、妖魔鬼怪者的宗教神话典籍大全,结合三大宗教之中为主要人物列传,共收神 ...

阅读全文

一些宗教历史学家认为,神话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建立行为模式并提供宗教体验。通过互相复述神话,传统社会中的成员暂时把自己和当前的世界分离,让心灵返回到神话时代,从而使自己更接近神圣的世界。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在复述神话的时候会试图重现神话中的场景。例如,人们会重现神在创世时使用的治愈手段,希望以此治愈目前生病的人。罗兰·巴特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现代文化也做着类似的事情。由于科学无法定义人类道德,人们仍然借由宗教体验来与一个更远古的时代建立联系。那些远古时代在人们心目中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现今的科技时代完全不同。宗教学家Joseph Campbell定义神话有四个基本功能:神秘功能(使人感受宇宙的威 ...

阅读全文

        中国神话远流长,一些古典神话至今依然流传在某些不发达地区。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农村陆续发现了口头流传的盘古、伏羲、女娲、夸父、大禹的神话传说。这些民间神话展示了中国神话顽强的生命力。  由于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性质比较复杂。有时候是超自然的神,有时候则显示为人间古帝王。黄帝是中央天帝,长了四张脸,高居于昆仑山顶,以玉膏为食。可是,孔子认为他是远古时代的帝王,派了四个替身去治理四方。一般来说,神是永生的,可是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都有陵墓。盘古墓在南海,伏羲陵在河南,黄帝陵 ...

阅读全文

 杨戬

杨戬,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衍生的神话与文学形象,号清妙道真君,俗称灌口神、灌口二郎、杨二郎等。二郎神信仰成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其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几经衍变,终形成了劈山救母(神话中救母成功)、担山赶日的杨二郎传说,在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 以及清代小说等后世作品中描绘了杨二郎的神通广大、灵巧机变,成为广为流传的神话文学形象。外貌为隽朗都丽的俊秀少年或青年,善猎能战,潇洒不羁,乃是仙凡混血而生的独生子(二郎之号取自灌口神,并非指兄弟排序),民间传为天帝(玉帝)之甥(或为外孙),父为杨天佑,母为云华天女(并非瑶姬),师为玉鼎真人。曾斧劈桃山救出自己被镇压的母亲,因此流传有劈山救 ...

阅读全文

玉鼎真人,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为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弟子,阐教“十二上仙”之一,乃姜子牙的同门师兄,弟子是杨戬。道场在玉泉山金霞洞。镇洞之宝是“斩仙剑”。他曾协助老子、元始天尊等仙会破诛仙阵,又在姜子牙被困瘟神之时及时到来,令徒弟杨戬到火云洞见了三位大帝,从神农之手求得升麻,解救三军于痘疹之厄。玉鼎真人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在惧留孙破了赵江的地烈阵后。闻太师在黑麒麟背上,声若巨雷,大叫曰:“惧留孙休走!吾来也!”时玉鼎真人曰:“闻兄不必这等,我辈奉玉虚宫符命下山。身惹红尘,来破十阵;破两阵,倘有八阵未见明白。况原言过斗法,何劳声色,非道中之高明也。”这话只把闻太师说得默默不言。玉鼎真人的另一个 ...

阅读全文

广成子,相传是上古黄帝时候的道家人物 ,修行于崆峒山和神仙洞,黄帝听说后专程去拜访他,并拜广成子为师,问治国之术。《庄子·在宥篇》记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事情,展现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这些内容对道家向道教演变和道教修炼之术产生深远影响。古代中国传说广成子活了1200岁。在道教史上赫赫有名,其曾经是轩辕黄帝的授业恩师(故被尊称为人皇帝师)。《神仙传》是这样介绍广成子的:广成子是古代的仙人,住在崆峒山(甘肃平凉崆峒山)的石室中。黄帝久闻他的大名,知他住在这里,便前来拜访。黄帝问广成子:“您在研究世间万物之道方 ...

阅读全文

神仙家的实践渊除了王官医学外,还有大量数术知识,这是前人较少注意的。事实上,数术知识在方士们的实践中占很大比重,正是靠着数术知识的渗入和完善,神仙家们才在早期不成熟的各种实践基础上总结发展成完善的服食(包括辟谷、行气、导引、内丹等)和炼丹术。在神仙家实践的早期,数术和服食炼丹等实践结合得还很粗糙,但已显出渗入的倾向。数术是古代科技最抽象的水平。对神仙家来说,数术的意义在于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为神仙家实践提供了系统的神秘主义理论框架,使神人那一境界有了可通往之的桥梁。神仙家巫术、杂祀渊神仙家实践中还有相当多的巫术和杂祀,这是因为其渊——早期道家中神秘主义因素的存在为古已有之的迷信留有余地。 ...

阅读全文

神仙家祈求长生的实践渊于上古王官医学。在《汉书·艺文志》中神仙家属于方技类,《艺文志》云方技的渊:“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说明神仙家是由早先的王官医学孳乳生出的流派的。上古王官医学经验积累产生的认识人体的泛系统论和“药”的概念,为神仙家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框架和知识基础。以后,在一种执著相信不死的信念下,才有了服食炼丹、导引行气等实践。因此,王官医学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积累是神仙家最初的知识来。 ...

阅读全文

道教《大洞经》记载:“十德初成基,同飞七觉元。”又曰:“太清八景观,十德真文宣。”此谓眼、耳、鼻、舌、身、口、意,返乎元初,性真圆融,八识不生,气和道立,文采煊著,十德圆成。所谓十德者,土数五,二土相合成圭,谓之十德,此是一说。又玄教自有十德,所谓:定、和、净、明、妙,常、乐、素、虚、柔,是也。《庄子》记载:“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又曰:“大定持之。”又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大洞经》记载:“大定全真。”玄宗泰定神宁,心既湛寂,一切动相,自然不生。至于不动地境界,是则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妙入希夷之乡,契无为之化,获不思议神用矣。是谓定德。玄教心息妙合,神气和融,以人和而招致天和。先天 ...

阅读全文

《庄子·徐无鬼篇》记载:“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者,不知而后知之。”释曰:《楞严》七大,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含容,无所不至,是彰性德之妙。《庄子》七大,不惟表性德,亦表修德。性修不二,本末兼赅,所谓“大一通之”,已摄《楞严》地、水、风、火、空、识、根等诸七大矣。“大定持之”,以表修德,以修合性,故业识忘而天真现。智照无边,冥应无穷,所谓:“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也。此中“大阴解之”,亦表修德。老圣所谓:“归根 ...

阅读全文

魏晋时期的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级左位50余神,右位30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 ...

阅读全文

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并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按《史记》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这是历史上的老子。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方针和大量修行导引的内容。汉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说的黄老学,并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力。黄老学除了作为政治理念之外,还兼具某些宗教意蕴。譬如《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的事迹,称“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又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此时黄老学已经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学说。在这一过程中 ...

阅读全文

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春龙节来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农业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有序展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讲师赵运涛表示,“龙抬头”的由来与自然天象有关,它的习俗丰富多样,有舞龙、社戏以及各种庙会。饮食习俗更是有趣。老北京人要吃春饼,称为“吃龙麟”。此外,吃面条又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于自然天象崇拜?“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观点认为,它起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组合想象成龙 ...

阅读全文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在老子去世后,苦县又属于战国楚国和汉朝楚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