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 >源

 您搜索的关键字:

 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也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图像。《龙经》有云:“狴犴好讼,亦曰宪章。”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此外,上虞区上浦镇冯浦村还有“狴犴龙舞”的文化习俗,颇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大约在900年前南宋的时候,有个专管牢狱的人叫犴裔。犴裔看管监狱时,对 ...

阅读全文

 赑屃

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六子 [5]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祥兽。赑屃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填下、龙龟等。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关于它的起相传有两种说法:龙龟说龙与龟图腾的直接结合。根据摩尔根、闻一多的图腾学说,可 ...

阅读全文

 睚眦

睚眦,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九子第二子,豺身龙首,为龙和豺所生。古代史书记载其嗜杀喜斗,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杀,而且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睚眦变成了克杀一切邪恶的化身。《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史记·范雎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作“压眦”。《升庵外集》:“龙生九子不成龙,七曰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龙生九子老二,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 ...

阅读全文

从先天紫微命盘来分析,廉贞独坐命宫,廉贞居于庙旺之地,同时会坐文曲化科和煞星陀螺,命宫对宫贪狼会照,贪狼为才华艺术之星,观此格局其人多半为人个性强,聪明伶俐,要求比较高,常以其身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其人能力突出,有艺术细胞,女命廉贞独坐申宫,主其人端庄贤淑,事业家庭都能兼顾,其人斗志强,创劲足,但由于廉贞和贪狼都为桃花之星,其人异性缘一般较佳,在外多擅长交际,其人多貌美或者讲究打扮多桃花。从迁移宫来分析,迁移宫是贪狼入坐,同时会坐吉曜左辅天钺和煞星铃星,观此格局其人表现力强,在外人缘较佳,朋友较多,在外多同辈和年长女性贵人帮扶,其人多变动,不断有新的爱好和追求,常为转业、搬家而劳碌,在外辛劳,但 ...

阅读全文

一.紫微星性属阴土。帝座,尊贵,官禄主。可以解厄,延寿,制化。性格:耳根软,霸气强势,中庸敦厚且高傲。有平、冷漠、尊的特性。二.贪狼星性属阴水和阳木。主福祸,桃花杀,欲望,演艺。性格:豪爽,贪欲重,反复无常,喜欢文艺和投机。有耻,捣怪,荡的特性。三.巨门星性属阴水。主是非,化气为暗。口才,地下生意。性格:精明,善辩,苛薄,多口舌是非,言辞锋利。有信,畏怯,邪的特性。四.廉贞星性属阴火,阳木。化气为囚,代表血光,精密仪器。性格:直率,不修边幅,浮荡,精明算计,刚硬,任性。有寒酸和奸的特性。五.武曲星性属阴金。财富,财帛主。性格:性刚正直,陷则刚愎自用。刚毅,果断,心地善良,倔强好胜。有义、严酷、 ...

阅读全文

紫微斗数,是中国传统命理学的最重要的支派之一。他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构成命盘,结合各宫的星群组合,牵系周易卦爻天文地理风水,来预测一个人的运势流程、吉凶祸福的。相对于四柱推命而言,其渊更早,而又是同而分流,故并称为中国传统命理学的两大派别;而且紫微斗数推命术既具有道家宇宙观的神秘色彩,又具有注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近代意蕴,在中国神秘文化中卓立特出,名列“五大神数”之首,号称“天下第一神数”。四柱八字推命是利用天干地支推演出未来,其组合多样复杂,却也类似于数学公式,只是每个符号意义多变性需要命理师多方面挖掘各种信息,好比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提取一串代码,然后分析出这串 ...

阅读全文

世界起神话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造物者的无中生有2.由原始人类(巨人)的尸体中产生3.从宇宙蛋中诞生4.由原初的父母所生5.由某种动物从海底带上岸的泥土而生神话就是神话,绝对不能当做真事的,好比做梦当真一样。神话是古人对一些自然和历史现象无法解释而只得将其说的神乎其神,如果有哪国的国民把近年代瞎编的"神话"当真了,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没有文化素养的国度,只能靠偷窃和模仿中国古代神话。第一种造物者无中生有的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旧约圣经》。《旧约圣经》中的世界是从「有光」开始,这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第二种由原始人类尸体中产生,最著名的应属《爱达经》(Edda)的原始人类伊 ...

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没有“神话”这个词,但实际上,早期我国对于历史或者自然的种种猜测与推理,先人将这些猜测与推理融入他们构想的神话中,以神话对社会历史和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以神话表达自己各种情感和情绪体验,还用神话来达到沟通天人的目的。因此我国虽然没有“神话”这样一个词,但早期的不少故事都表现出了神话的特征,不少书中直接或间接收录的不少神话,虽然他们没有像西方神话那样成体系性的出现,但是他们散落在了寓言、小说、宗教、戏曲等等不同的形式之中,如《诗经》和《楚辞》中就保留了远古时期的不少神话,一些经典注解里也保留了早期的某些神话。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缺少神话呢?因为我国的神话往往被历史化,早期的人们知识 ...

阅读全文

我国历史悠久,神话传说多如星海,要找出比上述神话更出彩的并不难。别的不说,仅从古人小说、笔记和戏剧中就能总结出足以匹敌漫威的神话体系,比如:1,《上古神话演义》宇宙体系。这是基于《山海经》和大禹治水故事的神话体系。其奇幻程度和史诗意味都是相当牛的。2,以商周为背景的《封神演义》宇宙体系《封神演义》有多玄幻就不用我多说了。《姜子牙》《哪吒》等电影都是出自这个体系。3,秦汉神话宇宙体系。这个没有成书,但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散落在《淮南子》《搜神记》等著作中,还有很多存在于民间传说故事中,比如太岁,星官等等。4,两晋神话宇宙体系。两晋是我国第一次中外文化大碰撞时期,期间,道教复兴,佛教传入,民间神话故事 ...

阅读全文

「神话」这门学问历史悠久。早在希腊时代就有神话方面的研究。最初期的神话学分成两派学说;一派视神话为「寓言」,另一派则认为神话是在反映时代的历史事实,也就是著名的「神话史实说(euhemerism)」。由此可见,在希腊时代,人们已经对神话的传播、散布习以为常。之后,神话的研究停滞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一直到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前半,才出现了几位近代神话学的先驱。之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伴随著比较语言学的蓬勃发展,「比较神话学」便应运而生。当时最著名的学说是马克斯·缪勒(Muller Friedrich Max)的「自然神话学派」。不过这个学派专门以神话中的暴风、太阳等特定对象为研究的目标,并未深入扩及到 ...

阅读全文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尚书》、《礼记》、《左传》、《列子》、《庄子》、《楚辞》、《国语》、《纬书集成》、《吕氏春秋》、《山海经》、《楚帛书》、《淮南子》、《史记》、《水经注》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 ...

阅读全文

《陔余丛考》是作者自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清代学者赵翼著,为作者自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逾十余年始刊行,以其为循陔(即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以类相从,卷一至四论经义,五至十五论史学,十六至二十一杂论掌故,二十二至二十四论艺文,二十五论纪年,二十六、二十七论官制,二十八、二十九论科举,三十、三十一论风俗名义,三十二论丧礼,三十三论器物,三十四、三十五论术数及神佛,三十六至三十八论称谓,三十九至四十三为杂考。作者长于文史,其考订时有精到之见。另一著作《廿二史札记》,即在本书论史基础上扩充而成。其中讲经义部分较为平常;论史学、掌故、典制、艺文部分,为书内精华。 如谓《 ...

阅读全文

《三洞经书目录》是陆修静编撰的道教历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此书已佚。道藏有某些学者认为他是模仿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该书著录经书的数目说法不一。有人认为18000卷,有人认为18100卷,有人认为1000卷,有人认为虚目1228卷,实为1090卷(这种说法最为研究者认可)。《三洞经书目录》首次提出了按照经书来分类的方法,这也成为了此后编辑道教经书目录的指导思想。其地位被认为与佛教历史上首次编纂汉译佛教经录《综理众经目录》类似。中国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宗教实践活动,在教理教义、教规教 ...

阅读全文

《三洞群仙录》是南宋江阴静应庵道士陈葆光撰写的上古至北宋时期神仙故事集,二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据《三洞群仙录·序》称,该书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之说,凡载神 仙事者,皆汇集入编。全书搜集神仙故事一千五十四则,始自盘古,迄于北宋。所集神仙之故事,皆自注其来,引书多达二百余种。称其所“集仙之行事”,乃“扬高真之 伟烈,以明示向道者,使开卷洞然,知神仙之可学”。考其体例如《仙苑编珠》。 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乃“王松年《仙苑编珠》之续。 然所载但取怪异,不尽仙人事”。该书所录,虽“不尽仙人事”,但作者对于上古至北宋间之神仙事迹,进行了广泛 的汇集,实为这一历史时期神仙事迹之集 ...

阅读全文

祖洲在东海 瀛洲在东海炎洲在南海 玄洲在北海长洲在东海 元洲在北海流洲在西海 生洲在东海凤麟洲在西海 聚窟洲在西海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又始知东方朔非世常人,是以延之曲室,而亲问十洲所在,所有之物名,故书记之。方朔云:“臣,学仙者耳,非得道之人。以国家之盛美,将招名儒墨于文教之内,抑绝俗之道于虚诡之迹。臣故韬隐逸而赴王庭,藏养生而侍朱阙矣。亦由尊上好道,且复欲抑绝其威仪也。曾随师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内游七丘,中旋十洲。践赤县而遨五岳,行陂泽而息名山。臣 ...

阅读全文
Back to Top